母親節快到了,你準備好仁立街臺北一之軒母親節蛋糕素預購了嗎?要買母親節禮物,一定要看過來喔!最多的母親節禮物精選,仁立街臺北一之軒母親節蛋糕素預購買母親節禮物最快最好最便宜,千萬別錯過了!記者莊友直/台北報導去年對相機市場來說,雖然市場表現仍舊下探,但高階機種而言反而是大豐收。除了 Canon、Nikon 皆推出新一代的全片幅旗艦機種,APS-C 與 M4/3 陣營也有富士、Olympus 與 Panasonic 的機皇齊出;但最重大的消息,應該還是由 Hasselblad 哈蘇打頭陣-代表著中片幅隨身化的 X1D 微單眼問世吧。雖然富士在後續也推出了 GFX 50S 一較高下,但 Hasselblad X1D 不僅代表著原本僅能在棚內拍商品、拍合成用的人像圖,終能輕易地走出戶外。作為首款微單眼化的機種,其代表性當然不在話下。此次我們也藉由台灣代理商石利洛引進的機會,在短暫的時間內做了簡單體驗。Hasselblad X1D-50c 特色介紹 ・配置 5,000 萬畫素中片幅感光元件 ・可拍 16bit、14 段動態範圍的 RAW 無損檔案 ・感光度 ISO100-25,600・快門範圍 1/2000s 至 60 分鐘,全部支援閃燈同步・3 吋 92 萬畫素觸控螢幕 ・支援 Wi-Fi、USB 3.0 Type-C 連接埠 ・雙 SD 記憶卡槽 ・機身尺寸 150 x 98 x 71mm,含電池重量 725g*外型設計首見 X1D 的外型,其稜角分明的設計,第一眼其實就想到金屬做的磚塊,而機身材質為求輕巧而選用了鋁合金。從把手到後方機背部分,幾乎都被蒙皮所包覆,雖然沒有復古的質感加持,但這塊蒙皮的止滑效果相當不錯(畢竟一台就 30 萬起跳);另外,搭配頗為厚實的手把設計(甚至機背也有做延伸),以及僅 725 公克的重量(不含鏡頭),以往跟別人說中片幅相機可以輕鬆單手握持,別人會說你瘋了,但這個狀況在 X1D 就真的實現了。▼X1D 不僅在外型上採類似「磚塊」的鋁合金設計,機身一旁也有大範圍的橡膠蒙皮,以及頗厚的手把提升握感。(圖/記者莊友直攝)▼蒙皮在機背也佔有大面積,且機後右方也有做突起的把手設計,也讓 X1D 的握感相當的好。(圖/記者莊友直攝)▼與富士 APS-C 旗艦微單 X-T2 相比,X1D 的體積僅稍大一些,但感光元件可是大上不少。(圖/記者莊友直攝)機頂部分和一般的相機配置差別不大,除了有供安裝閃燈與觸發器的熱靴外,一旁就僅有對焦模式、感光度 / 白平衡切換鍵等與操作相關的按鍵。X1D 的快門鍵也和哈蘇旗下的數位機種相同,皆使用奢華感十足的金色塗裝。▼X1D 機頂配置算是相當簡單,含電源僅有 3 個實體按鍵,並有特殊設計的模式轉盤之餘,金色塗裝的快門對比銀色機身也多了股奢華感。(圖/記者莊友直攝)一般相機在模式轉盤上皆會用中央設有鎖定鈕的設計思維,要改變拍攝模式,除了按一下解除外,就屬筆者較不喜歡的按壓同時轉動,才能改變模式兩種方向。在 X1D 則改為相當有趣的「下潛式」,怎麼說呢?只要壓下模式轉盤,整個轉盤就會降至與機頂平行高度,如此就能達到鎖定效果,且視覺上也能達到平衡,算是相當平衡的設計。▼X1D 的模式轉盤鎖定和一般相機設計大不同,按壓後轉盤就會降至與機頂平行的高度,以免誤觸。(圖/記者莊友直攝)不知道是不是歐系相機廠商都說好,在 X1D 的機背設計上,除了上述提到的大面積蒙皮外;映入眼簾的應該就屬 3 吋 92 萬畫素的觸控螢幕了。不少操作幾乎都要靠這片螢幕實行,但一旁還是有著相簿、評等、刪除以及 menu 選單按鍵,只是面積做的細長一些,手大的人按壓時會有點不方便;另外,X1D 也配有 236 萬畫素的電子觀景窗,供戶外亮度極高的狀況使用。▼機背則配有 3 吋 92 萬畫素觸控螢幕,一旁也設有相簿、評等與刪除等按鍵,但面積做得有點小,不是很好按。(圖/記者莊友直攝)X1D 在側面也設有雙 SD 記憶卡槽(畢竟中片幅加上 5,000 萬畫素的檔案可不是鬧著玩),下方也有 3.5mm 耳機與麥克風插孔,且因應中片幅相機一般還是棚拍為主,也設有方便輸出與檢視照片的原始 HDMI,以及 USB 3.0 Type-C 連接埠。▲▼X1D 機身左側設有雙 SD 記憶卡槽,以及原生 HDMI、USB Type-C 連接埠外,也有著耳機和麥克風插孔。(圖/記者莊友直攝)X1D 機頂也和一般相機相同,設有腳架孔以及電池槽,比較不同的是,X1D 並沒有電池蓋這款東西,而是將電池直接塞入後,就會完全與機身貼合,開啟時則需要先將一旁的鎖定桿開啟,才能輕壓電池讓其彈出。續航力部分雖然官方尚未表明(電量 3,200mAh),但或許是筆者拿到的機型韌體還不是正式版,因此遇到了一些狀況,稍後在操作篇也會簡單提及一下。▼機頂設有電池槽與 1/4 通用腳架孔,有趣的是電池採外露設計,沒有電池蓋遮蔽。(圖/記者莊友直攝)▼X1D 電池使用特殊充電設計,需要搭配類似筆電插孔的電源線進行充電。(圖/記者莊友直攝)▼目前 X1D 的鏡頭共有三款可選,此次筆者借到的為等效焦距 35 與 70mm 的 XCD 45mm f/3.5 與 90mm f/3.2 定焦鏡頭。(圖/記者莊友直攝)*功能操控X1D 在操作部分得於 3 吋的觸控螢幕,並搭配字型較大的 UI 介面,想要調整光圈、快門甚至其他參數,幾乎只要點擊螢幕就能快速操作,並可同時搭配前、後雙轉盤調整,整體操控並不會像一般人對中片幅機種的刻板印象-也就是艱澀難懂,反而更貼近目前歐系微單眼的操作思維(似乎也僅有 Leica 一家歐系廠商了.....)▼X1D 在主要參數調控上,藉由 3 吋觸控螢幕幾乎都能完成,有著近似高階微單的操控性能。(圖/記者莊友直攝)▼X1D 觸控螢幕示範影片,可看見螢幕的靈敏度還算不錯。(影/記者莊友直攝)在其他的功能選擇上,X1D 也採用了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介面設計,方便使用者快速選擇,但語言目前僅有簡體中文.....恐怕市場大小還是有差別吧?另外,在拍攝的檔案選擇,僅有 RAW 與 RAW+Jpeg(RAW 檔約 110MB,Jpeg 則是僅有 4MB...),並無單獨 Jpeg 可選;但想想買中片幅相機的人,要是還在玩 #Jpg機身無修直出 那套,手上的相機可是會哭泣的對吧?▼X1D 因應觸控螢幕操作,在功能上也選用圖像式介面,但中文僅有簡體可選。(圖/記者莊友直攝)▼照片僅有 RAW 與 RAW+Jpeg,畢竟是中片幅,僅有 Jpeg 拍攝的話,不是浪費了其強大的後製性能嗎?(圖/記者莊友直攝)▼X1D 的無損檔案編碼為 .3FR,和直出的 Jpeg 檔案相比,大小差距相當大。(圖/記者莊友直攝)回到最重要的拍攝操作上,X1D 在參數的操控和一般相機其實差別不大,就算第一次拿相機的人也能輕鬆上手,加上快門模組延續 H6D 大型機背的鏡間快門,在閃燈同步的速度上遠遠超過富士 GFX 50S 的 1/125s,而是全範圍的快門速度都能支援,對需要使用閃燈做創作的攝影師來說,可是一大誘因。且 X1D 的快門聲清脆地相當特別,聽久了還蠻舒壓的。▼X1D 因應鏡間快門的關係,快門聲音相當清脆,且對焦聲似乎比快門聲還大....,且對焦點調整其實不算快。(影/記者莊友直攝)然而 X1D 雖然有著觸控螢幕,但在對焦點的選擇上,需要先長壓機頂的 AF / MF 按鍵,才能開啟對焦點選擇模式,一開始筆者還找不到選擇方式,改以峰值對焦拍了一陣,雖說速度一樣快速,但對於戶外寵物速寫等狀況,或許以峰值對焦拍攝,會比長壓按鍵->改變對焦點快速不少外,相較 X1D 輕巧的快門聲,自動對焦時的馬達聲反而有些大聲。▼X1D 在對焦點的選擇需要長壓機頂的 AF / MF 按鍵才能叫出,對於要快速選擇物體來說不算便利。(圖/記者莊友直攝)▼X1D 同時提供峰值式的手動對焦,某種層面來說,拍攝速度甚至比選對焦點後拍攝還快。(圖/記者莊友直攝)X1D 也支援堪稱必備的 Wi-Fi 與 GPS 功能,但要是用在傳送照片的話,棚內直接用 USB Type-C 或是 HDMI 會方便一些,不失為另一種輸生日cake出照片的手段。錄影部分比較可惜,有著動態範圍超高的 5,000 萬畫素中幅感光元件,最高僅能錄製 Full HD 畫質。如果有 4K 畫質,雖說有點大材小用,但如此輕巧的體積,應該也算蠻有話題的吧?▼雖然有著 5,000 萬畫素中片幅感光元件,且還有耳麥插孔加持,但 X1D 最高僅能錄製 Full HD 畫質影片。(圖/記者莊友直攝)▼X1D 錄影範例影片。(影/記者莊友直攝)*實拍與結論雖然微單眼在近幾年發展已經逐漸超越 DSLR,但對棚拍、或有大圖輸出需求的專業工作者來說,中片幅相機要輕巧化實在是天方夜譚。然而在哈蘇 X1D 問世後,這樣的迷思也被打破了。其不僅有著近似於 APS-C 微單的體積,也讓笨重到僅能在棚內當宅男的中片幅相機,可以輕鬆外出曬曬太陽,可說實有未聞。而 X1D 在機身設計上,也成功地在輕巧與操作上做了一個平衡,且厚實的手把設計,帶來的握持安心感真的相當不錯。雖然在對焦點的選擇實在不算快,但其他拍攝參數調整不算慢,且加上音量不大的快門聲(對焦都比較大聲),要拿來街拍也不是什麼太大問題,但由於中片幅的設計本位,要拍會動的物體也算是勉強了。▼X1D 厚實手把搭配大面積的蒙皮設計,即使一台要價不菲,筆者在評測時縱使沒有背帶,單手握持卻有股不會摔的安心感。(圖/記者莊友直攝)然而筆者所測試的 X1D,在拍攝時雖沒有先前工程機三不五時就當機的狀況;但某次電池沒變時,相機並無顯示電量,反而是來了一手開機沒反應,實在是讓人捏了一大把冷汗(好險只是沒電,充飽就沒事了),或許原廠在韌體的穩定性上,還是有一些進步空間的。且換個方向來說,X1D 雖然輕巧到足夠讓人攜帶,對需要棚內、外景一把抓的攝影師來說,實在是有著不小幫助,但對一般消費者而言,30 萬以上的價格,恐怕也不是哈蘇所主打的客層,但 X1D 的面世,不僅重新定義了中片幅市場,也許在相機市場中,未來或許也會掀起一波風潮吧?由於此次的測試時間較短,大部份拍攝皆是出外街拍,未來有機會的話,也會帶來進棚內拍攝商品的相關測試,以下也提供此次的實拍照片,大多為 RAW 檔進 Adobe Lightroom 無修正轉出,建議點開大圖,看看 5,000 萬畫素加上中片幅景深的魅力(更多實拍照請點這裡觀看)。▼圖左為 RAW 無修轉出,圖右為原生 Jpeg 檔,可發現在沒有哈蘇專屬的程式輸出之下,色調變得清淡一些。(圖/記者莊友直攝)
目前分類:母親節蛋糕素 (3)
- Apr 30 Sun 2017 14:50
仁立街臺北一之軒母親節蛋糕素預購
- Apr 30 Sun 2017 14:50
新竹市東區香蕉卷母親節蛋糕素宅配費用
母親節快到了,你準備好新竹市東區香蕉卷母親節蛋糕素宅配費用了嗎?要買母親節禮物,一定要看過來喔!最多的母親節禮物精選,新竹市東區香蕉卷母親節蛋糕素宅配費用買母親節禮物最快最好最便宜,千萬別錯過了!▲半導體外商開出年薪22個月+iPhone手機,讓網友爆動。(圖/資料照)財經中心/綜合報導一名網友收到號稱那斯達克排名第二飆股的美國設備商Applied Materials(台灣應材)徵才信,內容包括年薪提拉米蘇提拉米蘇22個月、配iPhone公務手機、免費早餐和咖啡、還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出差等條件,讓收到信的網友直呼待遇太好了。大多網友幾乎爆動「求內推」;但也有網友勸阻,擔心這麼好的徵才條件,怎會找不到人?請他多想一下。網友把這家公司的徵才信內容po出,開頭就以「8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適合我們公司」活潑開場,薪資條件開出學士設備工程師5.8萬、年薪20~22個月加認股等,大贏不少國內科技大廠;更有趣的是「跳出同溫層」,有機會到法國、美國、韓國等國家出差,出差時住星級酒店、配iPhone公務機;外加一年6萬元的旅遊津貼...條件優渥的嚇人,讓原po忍不住問「會不會太好了點?」不少網友光看有iPhone直喊衝,覺得敢寫薪資就很棒了 ;但也有網友提出疑問,如果真的這麼優,怎會找不到人?也有人擔心,外商裁員不手軟;但也有網友疑似深知內情的表示,這家公司RD真的爽到翻,10點上班、4點下班接小孩,裁員頂多裁客服,引人不少想像。原來,這家公司中文名稱叫做台灣應材,屬於奈米半導體廠商,在台北林口、新竹、台中大雅、台南都有設點,在人力網站大舉徵才,號稱是全球前五百大企業;從人力網站看到不少有趣的福利包括三年免息購車專案,甚至提供美容、油壓等;但薪資卻只有寫14個月,也讓網友回應,去面試完記得分享心得。
- Apr 30 Sun 2017 14:44
梅崗一路餐會點心母親節蛋糕素宅配費用
母親節快到了,你準備好梅崗一路餐會點心母親節蛋糕素宅配費用了嗎?要買母親節禮物,一定要看過來喔!最多的母親節禮物精選,梅崗一路餐會點心母親節蛋糕素宅配費用買母親節禮物最快最好最便宜,千萬別錯過了!▲野餐食物準備看似簡單,其實有很多眉眉角角要注意,才不會吃壞肚子。(圖/翻攝自網路pixabay)記者林璟倩/綜合報導野餐日大家都希望拍出美美的照片,優雅地在草地上享用美食,但隨著時序即將進入夏季,氣溫逐漸升高,戶外野餐食物經常長時間於戶外受高溫曝曬,所以食物的新鮮度格外重要,除了保冰、保鮮的相關準備工作要先處理好,DIY食物的準備也有不少小撇步,一定要注意,遵守這些備餐大原則,就不怕事後拉肚子啦!首先,野餐時大家最愛準備的三明治,如果要加蛋、肉類食物時,最好要完全煮到熟透,以免血水孳生細菌,造成衛生疑慮,而且最好避免易腐壞的海鮮類,以免吃了不新鮮容易拉肚子。如果真的非常喜歡海鮮食材,最好選用徹底煮熟的蝦子、鮪魚罐頭入菜。▲生菜記得瀝乾,食物記得都要煮熟,才不容易酸敗。(圖/翻攝自網路pixabay)而生菜沙拉經常被誤以為是簡易的野餐料理,其實也有許多眉眉角角,像是沾水的生菜放不久,容易爛掉、臭掉,而且會影響其他食物的風味,應該盡量瀝乾再帶出門。搭配生菜沙拉必備的醬料,其實也是加速食物酸敗的主因,這些沙拉、沾醬最好另外盛裝,抵達野餐現場時,再讓每個人依喜好取用,不只可以有DIY的樂趣,也可拉長食物的保鮮期,備餐工作也相對輕鬆。▲使用大小不同的保鮮盒盛裝食物,方便又環保。(圖/記者洪菱鞠攝)野餐工具別忘了要注重環保,善用大小不同的保鮮盒,分層分隔盛裝,不只食物帶至野餐現場的過程中好攜帶、也香蕉巧克力蛋糕不易壞,大家分食的時候也更衛生方便,同時大量減少垃圾問題。迎接即將到來的2017好朋友野餐日,你準備好了嗎?5/6(六)活動當天11點在華山中央藝文公園熱鬧登場,眾多表演嘉賓及攤位,好玩又好聽,快和好朋友們一起揪團來參加吧! ▲今年「好朋友野餐日」陣容更威!5月6日(六)記得前往華山中央藝文公園,一起聽歌搖擺。